最新动态

您的位置: 政策法规和医院管理制度 最新动态

癫病(精神分裂症)中医诊疗方案 (2017年版)

发布时间:2022-11-24 来自:

癫病(精神分裂症)中医诊疗方案

2017年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

参考中华中医药学会2015年发布的《中医神志病临床诊疗指南》(ZYYXH/T 442-471-2015)。

精神抑郁,表情淡漠,沉默痴呆,语无伦次,喃喃自语,静而少动,多疑善虑,秽洁不知,甚或妄见、妄闻、妄想等,可有不同程度认知功能障碍。上述症状至少持续存在1个月以上。

2.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国际精神与行为障碍分类第10版》(ICD-10:世界卫生组织委托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年)。

A.症状标准 具备下述(1)~(4)中的任何一组(如不甚明确常需要两个或多个症状)或(59)至少两组症状群中十分明确的症状。

1)思维鸣响、思维插入、思维被撤走及思维广播。

2)明确涉及躯体或四肢运动,或特殊思维、行动或感觉的被影响、被控制或被动妄想、妄想性知觉。

3)对患者的行为进行跟踪性评论、或彼此对患者加以讨论的幻听,或来源于身体某一部分的其他类型的幻听。

4)与文化不相称且根本不可能的其他类型的持续性妄想,如具有某种宗教或政治身份,或超人的力量或能力(如能控制天气,或与另一世界的外来者进行交流)。

5)伴转瞬即逝或未充分形成的无明显情感内容的妄想,或伴有持久的超价观念,或连续数周或数月每日均出现的任何感官的幻觉。

6)思潮断裂或无关的插入语,导致言语不连贯,或不中肯或语词新作。

7)紧张行为,如兴奋、摆姿势,或蜡样屈曲、违拗、缄默及木僵。

8)阴性症状,如显著情感淡漠、言语贫乏、情感迟钝或不协调,常导致社会退缩及社会功能下降,但需澄清这些症状并非由抑郁症或神经阻滞剂治疗所致。

9)个人行为的某些方面发生显著而持久的总体性质的改变,表现为丧失兴趣、缺乏目的、懒散、自我专注及社会退缩。

B.病程标准

特征性症状在至少1个月以上的大部分时间内肯定存在。

C.排除标准

1)存在广泛情感症状时,就不应做出精神分裂症的诊断,除非分裂症的症状早于情感症状出现。

2)分裂症的症状和情感症状两者一起出现,程度均衡,应诊断分裂情感性障碍。

3)严重脑病、癫痫、药物中毒或药物戒断状态应排除。

(二)证候诊断

1.肝郁脾虚证:情感淡漠,静而少动,语无伦次,多疑善虑,或意志减退,或妄见妄闻。肢体困乏,胸胁胀闷,少寐易惊,食欲不振,脘闷嗳气;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细。

2.痰气郁结证:精神抑郁,表情淡漠,语无伦次,喜怒无常,多疑紧张,胆小易惊,胸闷太息,或呕恶痰涎;舌苔薄白而腻,脉弦滑。

3.痰湿内阻证:情感淡漠,沉默痴呆,少语或不语,记忆减退,意志减退,或妄见妄闻。肢体困乏,懒散被动,纳呆,大便稀溏;舌体胖或有齿痕,舌苔白腻,脉滑或沉缓。

4.气滞血瘀证:情感淡漠,情绪不稳,偶有易怒,时而低落,哭笑无常,多疑善虑,或妄见妄闻妄想。妇女易于经期神志异常,情绪波动,心烦易激,经色紫暗;舌质暗,舌苔薄白或薄黄,脉弦涩。

5.心脾两虚证:情感淡漠,神思恍惚,魂梦颠倒,言语无序,思维贫乏,意志减退,时而自笑,或妄见妄闻妄想。心悸易惊,食欲不振,倦怠乏力,面色萎黄;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弱。

二、治疗方法

(一)辨证论治

1.肝郁脾虚证

治法:疏肝健脾,养脑安神

1)推荐方药:牵牛子、槟榔、茵陈、三棱、皂角刺、大黄、莪术等。或具有同类功效的中成药(包括中药注射剂)。

2)针刺治疗

选穴:百会、印堂、神门、足三里、太溪、太冲。

操作:毫针刺,平补平泻。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

2.痰气郁结证

治法:理气解郁,化痰开窍

1)推荐方药:丹参、三棱、枳实、大黄、川芎、琥珀、龙骨、牡蛎等。或具有同类功效的中成药(包括中药注射剂)

2)针刺治疗

选穴:内关、神门、合谷、丰隆、太冲。

操作:毫针刺,以泻为主。每日1次,10次一疗程。

3.痰湿内阻证

治法:燥湿化痰,开窍醒神

1)推荐方药:槟榔、莪术、三棱、茵陈、大黄、人参、牵牛子等。或具有同类功效的中成药(包括中药注射剂)

2)针刺治疗

选穴:内关、神门、四神聪、大陵、丰隆、阴陵泉、足三里、太冲。

操作:毫针刺,平补平泻。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

4.气滞血瘀证

治法:行气解郁,活血醒神

1)推荐方药:当归、三棱、枳实、川芎、柴胡、赤芍、地黄、桔梗、甘草、香附、清半夏、紫苏子、牛膝、红花、陈皮或具有同类功效的中成药(包括中药注射剂)

2)针刺治疗

选穴:太渊、膈俞、脾俞、三阴交、血海、公孙、太冲。

操作:毫针刺,以泻为主。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

5.心脾两虚证

治法:健脾养心,益气安神

1)推荐方药:酸枣仁、朱砂、珍珠、柴胡、郁金、茯苓、萆果仁、苍术、人参、丹参等。或具有同类功效的中成药(包括中药注射剂)

2)针刺治疗

选穴:心俞、脾俞、神门、足三里、太白。

操作:毫针刺,以补为主。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

(二)其他中医特色疗法

以下中医医疗技术适用于所有证型。

1.针刺疗法

1)体针疗法

① “调神醒脑”针刺疗法

头部取穴:主取百会穴;并于印堂穴直上2.0cm向后平刺25~40mm深,目内眦直上平行于该针两旁各1穴,均向后平刺25~40mm深;配经外奇穴印堂穴。小幅度、轻捻转,偶伴提插,捻转速度达200转/分钟以上,连续3~5分钟,每日1次。

腹部取穴:于剑突下0.5寸穴位处,针尖向肚脐方向刺一针,然后在其左右旁开0.5寸穴位处分别刺入两针,3针向下平刺1.5寸深,施轻度手法捻转,连续5~10分钟,必要时可以通电针刺激,每日1次。

②三步针刺疗法

第一步:开窍醒神。选择十三鬼穴,(人中、少商、隐白、大陵、申脉、风府、颊车、承浆、间使、上星、会阴、曲池、舌下少阴)中5~6穴。按上述十三鬼穴顺序进针,按常规针刺方法操作,用26~28号1寸或1.5寸针,均以得气为度,每个穴位针刺时间大约30秒,不留针。每日1次,疗程3~7天。

第二步:辨证施针。主要穴位:人中、百会、内关、三阴交。临证配穴,肝郁脾虚者(印堂、神门、足三里、太溪、太冲);痰湿内阻者(丰隆、阴陵泉、足三里);气滞血瘀者(血海);心脾两虚型(安眠、神门);按常规针刺方法操作,用26~28号1寸或1.5寸针,均以得气为度,而后留针30分钟,每10分钟实施提插捻1次。每日1次,疗程2~4周。

第三步:善后调理。在辨证施针取得一定临床疗效后,以电针进行善后调理。每周一、三、五取穴百会、人中,周二、四取穴双侧内关穴,采用连续波,频率2~5Hz,每日1次,每次1小时,疗程至第8周结束。

③对症取穴

幻听:翳风、耳门、听宫、听会。

幻视:攒竹、睛明、四白、风驰。

失眠:神庭、内关、神门、三阴交、太溪、照海、太冲、安眠、气海。

兴奋:水沟、太阳、曲池、行间、太阳。

木僵:隐白、涌泉、水沟。

焦虑:中脘、内关、太冲、三阴交、通里。

2)电针疗法

取百会、人中、印堂斜刺,捻转泻法进针5分钟。得气后,用DM-701-II针疗电麻仪,将导线分别连在百会、人中、印堂穴上,频率80~90次/分钟,穴位局部可见针抖动,局部可见轻微肌肉抽动,以患者无不适感为度。留针1小时/次,每日1次。此疗法一般在精神分裂症患者病情相对稳定后,由针灸专业医师实施。在治疗前,应尽量和患者沟通,争取其最大限度的配合,并且患者家属应始终陪同,使患者有一定的安全感,以保证患者治疗期间的情绪稳定。

2.穴位注射疗法

取穴:内关(双)、三阴交(双)交替注射。

药物:舒必利注射液。

方法:穴位常规消毒,选用1ml或2ml7号一次性注射器。

注射针管抽取药液(首次0.1g,根据病情及躯体情况决定药量,最大剂量0.3g),进针得气回抽无回血后缓慢推注,观察5~10分钟身体无不适,患者离开治疗室,24小时内保持局部干燥。每周3次,2周1疗程。

3.穴位贴敷疗法

取穴:大椎穴、腰奇穴、间使穴(双)。

药物:白芥子、夜交藤、合欢花、桂枝、石菖蒲、远志、郁金、当归

方法:药物粉碎研末后,用食用油或植物油将药物调成糊状,置于专用贴敷膜上。穴位局部消毒后,取药贴贴敷相应穴位6~12小时。

4.推拿疗法

弹拨背俞穴,即心俞、肝俞、脾俞、肾俞、胆俞、膈俞;拿头部五经,或以五指弹击头部;推风池、风府、大椎;拿项肌、斜方肌;掐水沟、丰隆、通里、内关、外关、太冲;按揉百会、足三里、神门、血海、三阴交,以得气为度;拿揉天枢,以得气为度;顺时针按摩腹。每日按照以上顺序,各进行10次。

5.中医心理疗法

1)顺情从欲疗法:即顺从癫病患者的情志和心理需要,以释却心理病因的一种心理疗法。对于有情志不遂心理因素的患者可采用顺情从欲疗法,心理医生可根据实际情况,在许可的条件下,针对其内心被压抑的情绪、意志,顺从患者的意念、情绪,满足患者的身心需求,使患者怡悦舒畅。必要时要求家属给予配合。

2)运动宣泄疗法:要求患者每天做一项体力劳动或体育运动,以增强癫病患者对外界的适应性和抵抗力,调节心理因素。为患者制定每周的运功计划,可以包括一般的家务劳动、体操、跑步等。

3)习见习闻疗法:是一种使患者对受惊敏感的刺激习惯而恢复常态的心理疗法,类似于现代行为治疗中的系统脱敏疗法。如果患者在生长过程中或患癫病之前患有或同时伴有恐怖症,可运用习见习闻疗法。首先根据患者病情资料,建立刺激(恐怖或焦虑)等级层次;然后心理医生从能引起患者较低程度的焦虑或恐怖反应的刺激物开始,反复多次呈现于患者,至患者不再对该刺激产生焦虑和恐怖而处于放松状态。再进行下一个层次刺激训练,直至解决所有的刺激层次。

4)诱导劝说疗法:根据患者提供的病史资料和生长情况,发现其内在心理因素及错误的认知观念。运用各种诱导法使患者进入入静状态,在入静状态中采用语言疏导疗法,对患者说理开导、同情安慰、说服解释、启发诱导,强化心理效应,改变患者错误的认识和病态的心理环境。  

(三)物理治疗

1.经颅磁刺激或超低频经颅磁刺激治疗

经颅磁刺激仪“∞”字型线圈刺激部位选择左侧前额叶背外侧皮质区(dorsolateral prefrontal cortex,DLPFC),治疗频率2~20Hz,强度为80%的运动阈值(MT),20分钟/天,每周连续5天,15次为一疗程。

2.脑波治疗

患者取半卧位,微闭双眼,戴上治疗眼罩、耳机。上肢的神门穴、大陵穴或内关等经络穴位配用治疗电极,用低频电脉冲进行穴位刺激。嘱患者全身放松,安静地体验与感受治疗程序的变化。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在治疗仪器上选择不同的治疗程序。每日1次,每次30~60分钟,10次为1疗程。

(四)西药治疗(用于复发精神分裂症)

根据《中国精神分裂症防治指南》(2015年版)规范应用抗精神病药物原则,详细采集病史、服药史,进行精神检查,评估病情严重程度,结合相关药物的安全性、耐受性、有效性、经济性和服用的简易性,选择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或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同时可合用改善脑功能药物。

(五)无抽搐电休克(MECT)治疗

对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或不能耐受药物治疗者,可采用电抽搐(MECT)治疗。治疗前6小时严格禁食、水,依据不同年龄,使用MECT治疗仪给患者相应能量百分比的电量进行治疗。每隔1~2天1次, 6~12次为一疗程。

(六)护理调摄要点

1.服药护理:鼓励患者服药,如不配合可改换剂型,如将药液浓煎,或将药面装入胶囊或混合在饮料中、饭菜里,并观察服药后的反应。服药时充分做好解释工作,争取合作,做到服药到口,防止患者用各种方法逃避吃药。

2.睡眠及排便护理:本病疗效与患者的睡眠质量及大便是否通畅具有密切关系,应重视,必要时给予干预措施。

3.饮食调摄:宜清淡,易消化,避免偏食。忌食辛辣刺激以及肥甘厚味之品。忌浓茶、咖啡等食品。对于拒食的患者应找出原因,进行劝导、督促、喂食或鼻伺,以保证其营养。

4.情志调理:注意观察情绪状态,避免情志刺激。正确对待患者的各种病态表现,对于尚有适应环境能力的患者,应注意调节其行为活动中的情绪状态,对其不合理的要求应耐心解释,对其合理的要求应尽量满足。

三、疗效评价

参照《中国精神分裂症防治指南》(2015年版)拟定。

(一)评价标准

1.总体评价

痊愈:精神症状消失(或停止发作),具有恢复原工作学习的可能,自知力完全恢复,适应环境良好,无明显个性改变。

显效:精神症状基本消失(或发作减少50~75%),具有参加一定工作的可能,自知力部分恢复,有明显个性改变。

有效:精神症状减轻或部分消失(或发作减少25~50%),恢复工作学习能力有困难,自知力缺失。

无效:精神症状无改善(或发作无减少)。

2.量表评价

采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阳性和阴性综合征量表(PANSS)进行评定,每1周评定一次;疗效评价以减分率≥75%为痊愈,≥50%为显效,≥25%为有效,<25%为无效。疗程结束时,由主治医师根据患者的疗效做出临床痊愈、显效、好转、无效的评定。

(二)评价方法

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阳性和阴性综合征量表(PANSS),每周评定1次。

(黑龙江神志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