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动态

您的位置: 政策法规和医院管理制度 最新动态

暴聋(突发性耳聋)中医诊疗方案 (2017年版)

发布时间:2022-11-24 来自:

暴聋(突发性耳聋)中医诊疗方案

2017年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

参考2012年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中医耳鼻咽喉科常见病诊疗指南》。

突然发生的听力下降,多为单耳发病。或伴耳鸣、眩晕。常有恼怒、劳累、感寒等诱因。

2.西医诊断标准

参考2015年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制订的《突发性聋的诊断和治疗指南》。

   1)在72小时内突然发生的,至少在相连的两个频率听力下降20dBH以上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 多为单侧,少数可双侧同时或先后发生。

2)未发现明确原因(包括全身或局部因素)。

3)可伴耳鸣、耳闷胀感、耳周皮肤感觉异常等。

4)可伴眩晕、恶心、呕吐。

(二)证候诊断

1.风邪外犯证:多因感冒或受寒之后,突发耳聋,伴鼻塞、流涕,或有头痛、耳胀闷,或有恶寒、发热、身痛。 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浮。

2.肝火上炎证:情志抑郁或恼怒之后,突发耳聋,耳鸣如潮或风雷声,伴口苦口干,面红目赤,便秘尿黄。舌红,苔黄,脉弦数。

3.痰火郁结证:耳聋耳鸣,耳中胀闷,或见头晕目眩,胸脘满闷,咳嗽痰多,口苦或淡而无味,二便不畅。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4.血瘀耳窍证:耳聋突然发生,并迅速发展,常伴耳胀闷感或耳痛,耳鸣不休,或有眩晕。舌质暗红,脉涩。

5.气血亏虚证:听力下降,每遇疲劳之后加重,或见倦怠乏力,声低气怯,面色无华,食欲不振,脘腹胀满,大便溏薄,心悸失眠,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细弱。

二、治疗方法

(一)辨证论治

1.风邪外犯证

治法:宣肺解表,散邪通窍

1)推荐方药:宣肺通窍汤加减。麻黄、杏仁、防风、川芎、僵蚕、柴胡、路路通、石菖蒲、苍耳子、白芷、甘草等。或具有同类功效的中成药。

2)针刺治疗

①体针

选穴:取穴以局部为主配伍全身辨证取穴。主要局部穴位有听宫、听会、翳风、耳门四穴,可轮流选用1~2穴。

局部选穴:耳门、听宫、听会、翳风等每次20分钟,每日1次。

远端选穴: 外关、合谷,每次30分钟,每日1次。

操作:毫针刺,平补平泻。每日1次,10次一疗程。

② 耳针

选穴:内耳、神门、肾、皮质下。

方法:中等刺激,留针20分钟。或用王不留行籽贴耳穴。

3)中药泡洗技术

根据患者证候特点选用宣肺解表,散邪通窍中药或随证加减,煎煮后洗按、浸泡足部,每日1~2次,每次15~30分钟,水宜加之踝关节以上,水温宜小于42℃,以免烫伤皮肤。

4)饮食疗法:

宜进食温通发散的食品:葱、姜、桂皮、薄荷等。

2.肝火上炎证

治法:清肝泻热,开郁通窍

1)推荐方药:龙胆泻肝汤加减。龙胆草、栀子、黄芩、柴胡、车前子、泽泻、生地、丹皮、 当归、菖蒲、甘草等。或具有同类功效的中成药。

2)针刺治疗

①体针

选穴:取穴以局部为主配伍全身辨证取穴。主要局部穴位有听宫、听会、翳风、耳门四穴,可轮流选用1~2穴。

局部选穴:耳门、听宫、听会、翳风等每次20分钟,每日1次。

远端选穴:太冲、太溪,每次30分钟,每日1次。

操作:毫针刺,平泻。每日1次,10次一疗程。

② 耳针

选穴:内耳、神门、肾、皮质下。

方法:中等刺激,留针20分钟。或用王不留行籽贴耳穴。

3)中药泡洗技术

根据患者证候特点选用清肝泻热,开郁通窍中药或随证加减,煎煮后洗按、浸泡足部,每日1~2次,每次15~30分钟。

4)饮食疗法

宜进食清肝泻火的食品:荸荠、芹菜、菊叶、藕、莲子芯等。

3.痰火郁结证

治法:化痰清热,散结通窍

 1)推荐方药:清气化痰丸加减。胆南星、僵蚕、杏仁、瓜蒌仁、半夏、茯苓、陈皮、枳实、石菖蒲、甘草等。或具有同类功效的中成药。

2)针刺治疗

①体针

选穴:取穴以局部为主配伍全身辨证取穴。主要局部穴位有听宫、听会、翳风、耳门四穴,可轮流选用1~2穴。

局部选穴:耳门、听宫、听会、翳风等每次20分钟,每日1次。

远端选穴: 中脘、水道,每次30分钟,每日1次。

操作:毫针刺,平补平泻。每日1次,10次一疗程。

② 耳针

选穴:内耳、神门、肾、皮质下。

方法:中等刺激,留针20分钟。或用王不留行籽贴耳穴。

3)中药泡洗技术

根据患者证候特点选用化痰清热,散结通窍中药或随证加减,煎煮后洗按、浸泡足部,每日1~2次,每次15~30分钟。

4)饮食疗法

宜进食清热化痰的食品:荸荠、芹菜、菊叶、莲子芯等。

4.血瘀耳窍证

治法:活血化瘀,通利耳窍

1)推荐方药:通窍活血汤加减。川芎、当归、赤芍药、桃仁、红花、柴胡、丹参、路路通、石菖蒲、黄芪、青皮等。或具有同类功效的中成药(包括中药注射剂)。

2)针刺治疗

①体针

选穴:取穴以局部为主配伍全身辨证取穴。主要局部穴位有听宫、听会、翳风、耳门四穴,可轮流选用1~2穴。

局部选穴:耳门、听宫、听会、翳风等每次20分钟,每日1次。

远端选穴: 膈俞、血海,每次30分钟,每日1次。

操作:毫针刺,平补平泻。每日1次,10次一疗程。

② 耳针

选穴:内耳、神门、肾、皮质下。

方法:中等刺激,留针20分钟。或用王不留行籽贴耳穴。

3)中药泡洗技术

根据患者证候特点选用活血化瘀,通利耳窍中药或随证加减,煎煮后洗按、浸泡足部,每日1~2次,每次15~30分钟。

4)饮食疗法

宜进食活血化瘀的食品:山楂、生姜、红豆、大葱等。

5.气血亏虚证

1)治法:益气养血,通利耳窍

推荐方药:归脾汤加减。党参、黄芪、白术、当归、茯神、远志、酸枣仁、柴胡、龙眼肉、木香、甘草等。或具有同类功效的中成药(包括中药注射剂)。

2)针刺治疗

①体针

选穴:取穴以局部为主配伍全身辨证取穴。主要局部穴位有听宫、听会、翳风、耳门四穴,可轮流选用1~2穴。

局部选穴:耳门、听宫、听会、翳风等每次20分钟,每日1次。

远端选穴:脾俞、足三里,每次30分钟,每日1次。

操作:毫针刺,平补。每日1次,10次一疗程。

② 耳针

选穴:内耳、神门、肾、皮质下。

方法:中等刺激,留针20分钟。或用王不留行籽贴耳穴。

3)中药泡洗技术

根据患者证候特点选用健脾益气,养血通窍中药或随证加减,煎煮后洗按、浸泡足部,每日1~2次,每次15~30分钟。

4)饮食疗法

宜进食养心健脾的食品:龙眼肉、黑豆、大枣、瘦肉等。

(二)按摩治疗

按摩治疗适用于所有证型:

1.鸣天鼓:两手掌心紧贴两耳,两手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横按在两侧枕部,两中指相接触,将两食指翘起叠在中指上面,用力滑下,重重地叩击脑后枕部,即可闻及洪亮清晰之声如击鼓。

2.营治城廓:以两手分别自上而下按摩两侧耳轮。

3.鼓膜按摩:以手食指(或中指)按压耳屏,随按随放。

(三)西药治疗

根据病情需要,可参考《突发性耳聋诊断和治疗指南》(2015年)规范应用糖皮质激素、血液流变学治疗、营养神经药物、抗氧化剂。

(四)护理调摄要点

1.慎起居,节饮食,禁烟酒。

2.注意情志护理,避免忧郁、焦虑等不良情绪。

3.防治受凉,及时治疗感冒。

疗效评价

(一)评价标准

1.中医证候疗效评价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6—94))。

显效: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证候积分减少≥70%。

有效: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证候积分减少≥30%。

无效: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证候积分减少30%。

2.西医疗效判断标准: 参照2015年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制订的《突发性聋的诊断和治疗指南》)

痊愈:受损频率听力恢复至正常,或达健耳水平,或达此次患病前水平。

显效:受损频率听力平均听力提高30dB以上。

有效:受损频率听力平均听力提高15~30dB。

无效:受损频率听力平均听力提高不足15dB。

(二)评价方法

1.中医证候评价:按照中医证候积分分量进行积分评价。

2.西医疗效评价:按照听力提高及恢复程度分四级评价。

附积分表

暴聋中医证候分级量化评分标准

主症



听力减退(主观感觉)及纯音测听

痊愈0分

听力恢复至正常或发病前


显效2分

受损频率平均听力提高30dBHL以上。


有效4分

受损频率平均听力提高15dBHL以上。


无效6分

受损频率平均听力提高不足15dBHL 。

次症



耳鸣

痊愈0分

耳鸣消失。


显效1分

耳鸣减轻,间断时间延长,安静时有感觉。


有效2分

耳鸣减轻,仍影响工作和睡眠。


无效3分

耳鸣无改善。

耳闷

痊愈0分

耳闷消失。


显效1分

耳闷明显减轻。


有效2分

耳闷减轻,活动或疲劳后加重。


无效3分

耳闷无改善。

眩晕

正常0分

眩晕消失。


显效1分

症状明显减轻,头晕轻微,偶有目眩,不影响活动与工作。


有效2分

症状减轻,头晕目眩仍存在,活动加重,休息缓解。


无效3分

头晕目眩无改善。

患者对耳聋及兼有症状严重程度的总体评价

由患者自己根据对耳聋及兼有症状的实际感受进行评分。(0~15分)


(江苏省中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