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动态

您的位置: 政策法规和医院管理制度 最新动态

鼓胀病(肝硬化腹水2~3级)中医临床路径 (2017年版)

发布时间:2022-11-24 来自:

鼓胀病(肝硬化腹水2~3级)中医临床路径

2017年版)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肝硬化腹水(2~3级)的住院患者。

一、鼓胀病(肝硬化腹水2~3级)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1.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鼓胀病TCD编码:BNG050)。

2.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肝硬化腹水(2~3级)(ICD-10编码:K74+R18)。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考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发布《肝硬化腹水中医诊疗规范专家共识意见》(2015)、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疾病专业委员会发布《肝硬化腹水的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意见》(2011)。

2)西医诊断标准:《临床诊疗指南-消化系统疾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实用内科学(第14版)》(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及《2012年美国肝病学会成人肝硬化腹水指南》《2010年欧洲肝病研究学会临床实践指南:肝硬化腹水、自发性腹膜炎、肝肾综合征处理》等。

2.证候诊断

参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鼓胀病(肝硬化腹水)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鼓胀病(肝硬化腹水)临床常见证候:

气滞水停证

湿热蕴结证

肝脾血瘀证

气虚血瘀证

肝肾阴虚证

脾肾阳虚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鼓胀病(肝硬化腹水)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鼓胀病(肝硬化腹水)。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21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鼓胀病(肝硬化腹水)的患者。

2.慢性酒精中毒、病毒性肝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化学毒物或药物损伤、长期胆汁瘀积以及隐源性等引起或演变的肝硬化腹水,分级属于(2~3级)者,进入本路径。

3.其它原因如腹膜疾病、肾脏疾病、心脏疾病、营养障碍疾病及其它疾病,如:腹腔恶性淋巴瘤、甲状腺功能减退、胰腺疾病等,所引起的腹腔积液患者,不进入本路径。

4.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肝功能、肝胆脾超声、凝血功能、血常规+血型、尿常规、便常规+潜血、肾功能、电解质、乙肝两对半、丙肝抗体、血肿瘤标志物甲胎蛋白(AFP)、血糖;心电图、胸部X线片。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血氨、HBV-DNA或HCV-RNA定量、肝胆脾CT或MRI平扫+增强等;根据病情需要可行腹腔穿刺术,对腹水量不大或肥胖患者行超声腹水定位,并选择腹水常规、生化、腹水细胞培养及病理检查等。

(八)治疗方法

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

1)气滞水停证:疏肝理气,行水散满。

2)湿热蕴结证:清热利湿,攻下逐水。

3)肝脾血瘀证:活血祛瘀,行气利水。

4)气虚血瘀证:补中益气,活血祛瘀。

5)肝肾阴虚证:滋肾柔肝,养阴利水。

6)脾肾阳虚证:温补脾肾,化气利水。

2.中医特色疗法

1)针刺疗法

2)中药脐敷疗法

3)耳穴疗法

3.护理调摄要点

(九)出院标准

1.患者病情相对稳定,一般情况良好,腹胀症状缓解。

2.腹围减小,B超示腹水减少。

3.无严重电解质紊乱。

(十)变异及原因分析

1.病情加重,需要延长住院时间,增加住院费用。

2.合并有心脑血管疾病、呼吸道疾病、内分泌疾病等其他系统疾病者,住院期间病情加重,需要特殊处理,导致住院时间延长、费用增加或转入相应路径,或退出本路径。

3.出现肝性脑病、消化道出血、自发性腹膜炎、肝肾综合征、肝性胸水、慢性重型肝炎等并发症者,退出本路径或转入相应路径。

4.因患者及其家属意愿而影响本路径的执行,退出本路径。


二、鼓胀病(肝硬化腹水2~3级)中医临床路径住院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鼓胀病(肝硬化腹水)(TCD编码:BNG050、ICD-10编码:K74+R18)

患者姓名:          性别:    年龄:    门诊号:         住院号:          

发病时间:          住院日期:      出院日期:      

标准住院日≤21天                实际住院日:    

时间

       

(第1天)

       

(第2~3天)

□询问病史、体格检查

□下达医嘱、开出各项检查单

□采集中医四诊信息

□进行初步中医证候判断

□完成首次病程记录及入院记录

□制定初步的中医治疗方案

□与患者或家属沟通,交代病情及注意事项

密切观察、防治并发症,必要时监护

□实施和汇总各项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  

□完成三级医师查房,明确辨证分型、中医诊断,给出治疗方药      

□明确中医诊疗计划,确定是否应用外治法

□评估严重并发症的危险性,确定干预措施

□完成上级医师查房记录,完善鉴别诊断

□向患者及家属交代病情,并签署病情知情书及特殊检查知情同意书

长期医嘱:

□内科护理常规

□分级护理    

□低盐饮食

□记24小时出入量

□测体重或腹围 1次/日

中医辨证

□中药汤剂、中成药

其他中医疗

□西药治疗

□病因治疗(□抗病毒 □戒酒 □其他    

□利尿剂

□人血白蛋白(必要时)

□保肝治疗(必要时)

临时医嘱:

□完入院检查

□血常规+血型

□尿常规      

□便常规+潜血

□凝血功能

□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血糖

□乙肝两对半、丙肝抗体

□血AFP

□心电图  

□胸部X线片

□肝胆脾B超

其他检查

□腹腔穿刺放腹水(必要时)

长期医嘱:

□内科护理常规

□分级护理    

□低盐饮食

□记24小时出入量

□测体重或腹围 1次/日

中医辨证

□中药汤剂

□中成药

其他中医疗

□西医治疗

□病因治疗(□抗病毒 □戒酒 □其他    

□利尿剂(□原剂量 □剂量增加

□剂量减少)

□人血白蛋白(□原剂量 □剂量增加

□剂量减少)  

□保肝治疗(□原剂量 □剂量增加

□剂量减少)

临时医嘱:

□完善入院检查

□腹腔穿刺术及相关检查(必要时)

□腹腔穿刺放腹水(必要时)

□对症处理

主要护理工作

□按入院流程做入院介绍

□入院中医健康教育

□介绍入院各项检查前注意事项  

□按照医嘱执行诊疗辨证护理措施,完成护理记录

□记录入院时患者体重、腹围、意识状态、询问和观察大便颜色

□按照初步中医辨证分型制定辨证护理方案

□按照初步中医辨证分型向患者提供膳食和肝病养生建议

静脉抽血

□基本生活和心理护理

□完成各项入院检查的护理操作

□根据医嘱执行腹腔穿刺术术前准备

□腹腔穿刺术前和术后监测患者病情变化:神志、血压、心率;观察腹腔穿刺术后并发症

□向患者交代口服中药和外用中药的正确方法及注意事项

□执行医嘱,依据三级医师查房确定的诊疗措施调整辨证施护

病情

变异

记录

 有,原因:

1.

2.

有,原因:

1.

2.

责任

护士

签名

医师

签名

 

 


时间

       

(第4~7天)

       

(第8~20天)

       

(第21天出院日

上级医师查房与诊疗评估,根据病情调整治疗方案会诊、加用抗感染治疗等

完成上级医师查房记录

采集中医四诊信息

进行中医证候判断

防治并发症

治疗效果、危险性和预后评估

上级医师查房与诊疗评估,明确出院时间

完成上级医师查房记录

采集中医四诊信息

进行中医证候判断

中医养生康复指导

并发症危险因素评估

确定并发症个体化预         防方案

中医疗效评估、预后判断  和出院评估

健康宣教

形成养生康复和并发症预防方案,将“出院总结”交给患者

指导出院后养生康复

交代出院注意事项、复查日期

开具出院诊断书

完成出院记录

通知出院

若者不能出院,病程记录中说明原因和继续治疗的方案

长期医嘱:

内科护理常规

分级护理    

低盐饮食

24小时出入量

测体重或腹围 1次/日

中医辨证

中药汤剂、中成药

□其他中医疗法

□西医治疗

□病因治疗(□抗病毒 □戒酒 □其他    

□利尿剂(□原剂量 □剂量增加

□剂量减少)

□人血白蛋白(□原剂量 □剂量增加 □剂量减少)  

□保肝治疗(□原剂量 □剂量增加

□剂量减少)

临时医嘱:

根据病情需要下达

复查异常指标

□腹腔穿刺放腹水 (必要时)

长期医嘱:

内科护理常规

分级护理    

低盐饮食

24小时出入量